斗鱼获得2023年英雄联盟LPL赛事直播权******
1月9日,国内领先的“以游戏为核心的多元化内容生态平台”斗鱼正式宣布获得2023年英雄联盟职业联赛(简称:LPL)赛事直播权。与此同时,斗鱼还将获得二路直播、主播OB、复盘节目等内容权益,以及LOL资源制作宣传视频和文字内容,如重播、集锦、新闻和评论等多元化内容。
时隔一年,重新采买LPL赛事版权的斗鱼迅速获得全网关注。
图:斗鱼获得2023年英雄联盟LPL赛事直播权据了解,斗鱼从2021年末起宣布采取“选择性采买版权”策略,即“充分评估每一个赛事版权的流量和变现端可实现的价值,最终确定是否采买版权以及采买价格”。整个2022年LPL和S赛赛程中,网友们希望能在斗鱼和主播们一起看英雄联盟比赛的呼声不断。
对于目前采买LPL版权的决策,斗鱼方面表示:英雄联盟是斗鱼最核心的游戏内容之一,平台充分考虑了用户希望来斗鱼看LPL的强烈需求,决定继续陪伴用户见证冠军战队的诞生。事实上,作为国内游戏用户规模巨大的游戏社区,斗鱼拿下LPL赛事版权,实属众望所归。斗鱼拥有业内最多的头部英雄联盟主播、完善的游戏内容体系和活跃、繁荣的社区生态,更有能力将赛事权益发挥出最大价值。尤其在英雄联盟赛事运营上,斗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,长期为英雄联盟游戏生态的繁荣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。
1月14日,2023年度LPL春季赛即将打响。据斗鱼官方透露,米勒、管泽元、余霜、娃娃、雨童等众多官方人气解说,Doinb、金贡、微笑、若风、xinyi、草莓、卷毛等职业选手,将会同步进行精彩的赛事OB。同时,斗鱼将继续深挖电竞爱好者们多样的观赛需求,展开差异化、多元化、精细化的赛事运营。在赛前、赛中、赛后不同赛程阶段,斗鱼将打造专业向、娱乐向等不同风格的二路直播,推出《这场怎么说》《主播马后炮》《热饭开锅》等一系列精彩的赛事衍生节目;在非赛事直播时段,斗鱼也将利用赛事点播回放功能,结合视频集锦、图文攻略、社区话题讨论等,为用户提供一个自由、活跃的社交阵地。
过去一年,斗鱼在提升运营效率、创新服务体验方面下足了功夫,已经为用户打造了活跃、繁荣的“以游戏为核心的多元化内容生态”。依托平台肥沃的电竞土壤,斗鱼势必能够最大化发挥赛事版权的价值,反哺英雄联盟游戏生态,与其实现1+1>2的合作效应。
新赛季开启,重新拿到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版权“号码牌”的斗鱼,将跑出怎样的成绩,值得期待。
久违的返乡:“都在庆祝团聚的不易”******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(记者 袁秀月)2023年春节来得尤其早,进入1月份,在外的游子便陆陆续续踏上返乡的归途。 这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。官方预计,今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.95亿人次,将比去年同期增长99.5%,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.3%。 在这个春节,很多家庭实现了久违的团圆,人们带着期许迎接农历新年。 北京西站,返乡乘客带着行李踏上回家路。袁秀月 摄“庆祝团聚的不易” 2023年春运第9日,作为北京客运量最大的火车站,北京西站迎来客流量攀升的一天。这天,全国铁路、公路、水路、民航共发送旅客4114.1万人次。 53岁的李霞是这4114.1万分之一,她的目的地是四川宜宾。李霞在北京从事餐饮行业二十余年,对以前的她来说,过年回不回家都一样。“因为假期短,光路上都要两天两夜,花钱不说,来回跑还晕车难受。” 年轻时她在外打工,两三年不回家过年是常事。父母也体谅,总是劝她别回了。前两年因为疫情,春节她都待在北京。然而前段时间,当李霞再次跟母亲说不回家时,母亲却有点不高兴。 “她心里有点不舒服,她年纪大了,身体也不好,现在就盼着我回家,后来我说回家她才又高兴了。”李霞说,今年她身边在外打工的人基本都回家过年了,这次回去她要待个十几天,多陪陪母亲。 北京西站候车大厅。袁秀月 摄60岁的陈立强最牵挂的是孩子,他在北京做了二十多年的室内装修,往年他都正常回老家漯河过年,然而在外工作的孩子都不回来,家里人从来没凑齐过。今年一家人终于能一起过节,他特别高兴,还说今年过年会更隆重一些。 早早回家过年的陈萌能明显感觉到,今年的年味儿更浓了。“因为都是好几年没回家,所以赶集买东西的人特别多,都是在庆祝团聚的不易,我家也比两年前过年多准备了些年货。” 疫情期间,31岁的陈萌迎来身份的重要转变,成为了妈妈。孩子出生以来,一家人都没回家过年。今年春节,她和丈夫早早选择自驾从北京回许昌老家。这几天,老人特别开心,孩子也到处跑着玩。 游客在兔子形状的“许愿卡”上写下心愿为新年祈福。 汤彦俊 摄“最想念家乡的一碗米线” 对于中国人来说,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,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停下来休息,感受久违的团聚带来的喜悦,抚慰心中淡淡的乡愁。 来自云南玉溪的罗鹏,来北京已有六七年。他和哥嫂在北京开了一家手工店,前两年他们都没回家过年,今年哥嫂仍待在北京看店,罗鹏一人坐上了回家的高铁。 罗鹏说,他们老家过年有很多民俗活动,比如舞龙舞狮、踩高跷等,过年还要拜年、守岁、吃宵夜,非常热闹。但让他最想念的,还是家乡的一碗米线,在别的地方吃不到那个味道。 进入而立之年后,父母一直操心罗鹏的人生大事,往年因为没回家过年躲过了催婚,他调侃,今年算是躲不过去了。 北京西站,返乡乘客带着行李踏上回家路。袁秀月 摄陈立强今年回家也有两件大事,一是看看6个月大的小孙子,回家前他特地在网上给孙子买了小汽车。二是小儿子今年过年要定亲,他得在家里好好张罗。 他们老家的习俗是,当年定亲当年结婚,如果过年时定亲,年底结婚最好不过。现在老家办婚礼已没有限制,他想尽快把小儿子的婚事给定下来。 对陈萌而言,这个春节没有特别的事要做,因为回家比较早,年货也是在家里置办的。她打算多回几趟娘家,多陪陪父母,珍惜跟家里人在一起的时间。如果有机会的话,一家人在老家拍个全家福。 北京南站候车大厅。袁秀月 摄新的期许 三年间,新冠疫情反复延宕,让很多人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。在记者的采访中,多位受访者都表示,今年最大的好消息是“一家人都‘阳康’了”、“家里平平安安”、“家里老人身体健康”。 “疫情三年,几多欢喜几多愁,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。这三年间,我们家总体来说还算不错,家人都平平安安的,我已经挺高兴了。”陈立强说,干他们这一行的容易出意外,所以挣多少钱都没有平安健康地活着重要。 李霞关心的还有她的工作,她透露,这几年,疫情对餐饮行业冲击比较大,“老板没有生意,员工就没有工资,钱有点不好赚”。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,餐饮业复苏回暖,他们的工作也渐有起色。 同时,罗鹏的手工店生意也慢慢好起来,来店里的顾客明显多了,他希望明年的生意越来越好,最好能在北京开一家分店。 农历腊月二十四,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日假期,上海的商场、街头处处洋溢着红红火火的喜庆氛围,吸引了不少民众前来感受年味。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2022年,张跃考上北京某大学金融专业的研究生。研究生阶段需要外出实习增加实践经验,但受疫情影响,实习机会减少。他希望,未来在实习就业方面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。 记者注意到,在17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,国家统计局表示,随着经济的好转,就业需求的扩大,岗位会相应增加,2023年我国就业形势有望总体改善。 此外,有关负责人表示,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,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,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,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。 新年新气象,春节将至,过个好年、来年讨个好兆头,这也成为人们共同的期许。(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人名为化名)(完)
|